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殷切希望和平、民主,建立一个新的中国。但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重兵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点的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8月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满怀信心地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十分坚定地说,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会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战后的政治形势,有利于中国时局朝着和平民主方向发展。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发展,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已经难以集中力量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团结程度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在经受了长期战乱之苦后普遍渴望和平。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内和平民主的积极努力,却受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严重阻碍。更严重的是,国民党的反动方针得到美国的支持。二战后,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外扩张,企图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对于中国其目的正如在美国国安会的一份报告中所说,其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短期目标首先是搞形式上的民主,争取中间派的同情和支持,诱使或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实现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另一方面美国大力援助国民党政府,帮助其运兵抢占战略要点。
蒋介石的目的是要打,但是要做好打的准备,还需要时间。因此,蒋介石在积极备战的同时,不得不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大计”。出于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和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党中央认为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是有必要的。
8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今后对国民党的方针“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随后于25日党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 的口号。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方面企图以“统一政令军令”的名义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所谓的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党中央在对解放区管辖权限和人民军队缩编等重要上问题作出必要的让步。在此期间刘邓大军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5万人,加强了我党在谈判中的地位。
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口头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但“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就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我党并没有因为努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对国民党寄以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党中央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人的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年11月下旬,昆明学生为反内战举行的时事晚会遭到压迫和破坏,激起3万余名学生举行罢课。12月1日国民党武装暴力镇压学生,酿成惨案。重庆、上海等地遂爆发声援昆明学生的罢课或游行示威。这些都使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愈发被动。
这时,蒋介石还没有完全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还不敢贸然撕毁“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是认真履行政协协议。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从来就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并于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公然表示,要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在完成内战准备后,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随后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对人民革命力量来说,战争初期的形势相当严峻。
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解放军人民军队中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海陆空军;解放区人民军队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量的火炮。
在经济方面,国统区3.39亿人口,约占76%的面积,其控制着激活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人口约1.36亿,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近代工业很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经济。
国民党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蒋介石声称:“一定能速战速决”。国民党敢于发动全面内战,很重要的是依靠美国的支持。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党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经过一年的作战,战斗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武器装备也得到很大改善。党中央当机立断,决定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立即转入全国性反攻。党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主要突击方向,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这时,人民解放军的兵力达到了280万;建立起了较强的炮兵和工兵部队,提高了攻坚能力,取得了打阵地战的经验。与其相反国民党军队已经士气低落,一度兵力仅仅174万人,战斗力不强,被分隔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相互间难以取得配合。党中央和毛泽东当机立断,连续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成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华社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4月20日,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发动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百万雄狮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